“说起来还是崇祯二年的事情了,当年十月份,建虏酋首黄台吉帅十万大军越过长城,攻入京畿,听闻消息,我们便跟着时任的山西耿巡抚(耿如杞),张总兵(张鸿功)两位上司赴援勤王,可惜最后队伍溃散,两位上司也被朝廷追究治罪,我们则逃回山西,苟且偷生,最近听闻有消息说两位被皇帝给斩了,也不知道是真是假。”说起往事,李天王满是恨意,许正则眼角余光尤可见其脸颊几次鼓起,想是当日之事,过了这么久仍让他恨得咬牙。
“还不是那狗皇帝干的好事,先是把我们调到通州,第二天又调昌平,第三天再调良乡,他娘的耍人玩呢,更可恨的是,连着三日不给粮草给养,数九寒冬的,他娘的让大家伙吃土吗?”孙壮脾气暴,一听大哥提起往日恨事,只觉得满腔尽是怨愤,他天不怕地不怕,直接就指名道姓的骂起了其时正在位的天子,大明崇祯皇帝。
“这也太过分了吧……”许正则和吴勇对望了一眼,都觉得难以置信,大敌当前,怎么会有如此儿戏的处置呢?三天连调三个地方,本就是胡闹,山西勤王兵奔波千里,早就士困马乏了,还这么折腾人,以为当兵的是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吗,就那么好欺辱?更何况大冬天的,竟然还不发给粮草给养,不是逼着士兵闹事吗?至于闹出事后,不思安抚士卒,反思自身举措之失当,却去逮捕带队的巡抚、总兵,更是脑残之举,士兵不哗散才怪,要知道,当时女真人的十万精兵可正在京畿一带肆意横行呢。
说句不客气话,当世之人又不是只能一棵树上吊死,自来学得文武艺,货与帝王家,这世上可不是只能卖给你朱家的皇帝。当兵的也是人,而且明末的军队因长期欠饷,不知道攒了多少怨气呢,你朱家皇帝如此刻薄,把当兵的不当人看,他们可不是没有其他的活路,只能任人欺压。哗变闹事那都是轻的,要么落草为寇,要么干脆投了女真鞑子,这都是实实在在已经发生的事情,但凭你讲什么忠君之事,华夷之辩,都是扯淡,也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,和将要发生的事情。难怪明廷自此多事,在清王朝与农民起义军的夹击下被拖的内外交困,疲于应付,以至于撑不下去,终于亡了国。
看许正则两人的表情,李天王便知道两人根本没有听说过此事,也难怪,朝廷秘事,岂是一般的老百姓可以知道的,他接着说道:“队伍溃散之后,我等便千里迢迢,逃回了家,结果在家里也呆不住,只能和一帮弟兄们落了草。”
许正则两人毕竟才接触李天王不久,不熟悉他的行事为人,两人见天王淡淡而谈,丝豪无异,却哪里知道那一众跟了李天王几年的老兄弟无不心里发寒,杨家之事,这些在座的老兄弟哪个不知,谁人不晓,见李天王脸上越是平淡,却知他绝不是放下了仇恨,只是攒在心里,压得越加深了,若有一日真给逮到了王士琪,把此人千刀万剐都是便宜他了。
“两位可是奇怪,我们和关宁军都不相干,又怎么会有什么过节呢,是也不是?”见两人面色迷蒙,李天王便索性挑明了话题,也是啊,你们山西镇的官军倒霉,和辽东的官军有什么关系?说了半天,都没见你提到辽东镇军嘛,没有瓜葛,又哪来的仇怨?
“知道袁崇焕袁大督师吗?”李天王突然问道。
“自然知道,坚守宁远,击败努尔哈赤的大功臣,大英雄。可惜被崇祯皇帝给处死了。”许正则自然是知道的,他经常看明末的相关小说,怎么可能不知道声名卓著的民族英雄袁崇焕?他不无惋惜的道,“大明朝是在自毁长城啊!”
“不过这和天王有什么关系吗?”发了一通感慨,许正则奇怪的问道,就算两方有仇隙,听见袁崇焕倒霉的消息,也该高兴了,释怀了才对啊,怎么还是念念不忘于旧怨呢?
“你知道祖大寿吧?”李天王咬着牙问道,似乎一说起这个名字,便恨不得咬他一口一样。
“啊,原来如此。”猛然想起了一点蛛丝马迹的许正则脱口而出,他知道怎么回事了,不过看着一桌子神情奇怪瞅着他的头领,许正则就有些后悔,妈的,是不是有点得意忘形了?
吴勇无奈的拿起筷子,夹了一口菜,嘎吱嘎吱的大嚼起来。许正则强忍住没有转头去看吴勇,吴勇刚才拉了他一下,可惜还是没拉住,他的话已经顺嘴就蹦出去了。
“许兄弟见识过人啊,祖大寿之事,因为朝廷脸面上不好看,所以连许多官员都不见得知道。”李天王看了一眼低头夹菜,默然不语的许正则,嘴角止不住的就要笑,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