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也因此降低了,开拓者在战术端的流畅程度。
这是对快船这样的球队来说,不断的利用单打,来创造阵地进攻的节奏,反而会让快船不太舒服。
赵乐的发挥,很依赖反击环境。这一点,跟“魔术师”也是比较像的。
很多人会在性格、比赛方式上,用赵乐去跟科比-布莱恩特对比。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,赵乐跟“魔术师”的比赛理解是很相似的。
包括他们的传球习惯,“魔术师”就是以哪种长直的,冒险的塞球而著称的。
赵乐也喜欢给这种传球,他也是用这种传球,来跟大中锋配合的。
同样的,赵乐和“魔术师”一样,都很吃反击。
赵乐解决阵地进攻办法,就是个人进攻。“魔术师”后来解决阵地进攻的办法,也是利用了个人的进攻。
格雷格-奥登要单打,他也强迫了布兰登-罗伊的单打节奏。两人都在单打节奏上,快船没办法掀起海潮浪涌一样的进攻。
但是,即便快船不能一浪高过一浪的进攻,他们也始终保持着领先的优势。
格雷格-奥登的个人进攻效率,下半场开始就下降了。他太依赖身体了,打的还是大姚这样的中锋。他太费劲了。
赵乐的个人进攻,是极富技巧的。而且投篮多,这比格雷格-奥登要省力多了。
开拓者第三节的进攻,基本上都是靠布兰登-罗伊在延续。
开拓者从双管齐下,变成了单通道运行。他们的效率,大大降低了。
赵乐第三节,两粒三分球,帮快船直接将分差拉开到了20分。
赵乐两手一摊,好像很轻松的样子。
马克-马丁道:“的确很轻松啊!两个超远距离三分,基本上可以宣告,杀死比赛了。”
格雷格-奥登眼看着赵乐要杀死比赛,他显然是着急了。
格雷格-奥登每一次进攻,都在压榨自己的体力。
大姚提醒格雷格-奥登,“如果你觉得很累了,就不要这样攻了,体力不支的时候,动作不能做完整。”
动作不能做完整,是很危险的。这很可能会导致受伤,而且很可能是极为严重的伤病。
每一次格雷格-奥登的得分,赵乐都能强势的,予以回应。
赵乐平静的脸色,让格雷格-奥登越发的愤怒。
格雷格-奥登打到第四节,他得到30分。他怒吼,不断的怒吼。分差终于缩小到了12分,接下来就可能回到个位数了。
赵乐被换上场,然后一粒跳投,稳稳命中。
赵乐又40分了,此时比赛打到第四节的第六分钟。
赵乐看不出太多的咬牙切齿,他云淡风轻的回应着对方的每一次得分。
进攻端压制格雷格-奥登,防守端赵乐还应对布兰登-罗伊。
马克-马丁说赵乐正在打出自己职业生涯,经典的一场比赛。
双管齐下,带队获胜。
或许,还有变数?这是一些中立球迷,以及一些老评论员的想法。
毕竟老评论员们,看的比赛多了,他们总是认为,不到比赛的最后一刻,不能够妄下定论。
但是年轻的球迷,特别是被快船带进坑的球迷来说,他们认为这场比赛已经赢定了。甚至,在赵乐首节比赛21分之后,有球迷就已经认为快船赢了。
比赛继续,格雷格-奥登再一次的,陷入了疯狂的攻坚之中。
大姚这一次,避免跟格雷格-奥登直接的冲突了。要知道傻小子用蛮力,是令人难受的。
而此时格雷格-奥登累了,他发现大姚不发力之后,想要刹车很难。这很可能,造一个走步。
大姚撤凳子,格雷格-奥登往后一坐,球直接就丢了。
快船起反击,科里-马盖蒂一条龙攻筐。
格雷格-奥登站起来,又坐下了。他摸了摸自己的叫后跟,然后好像想到了什么恐怖的事情,他的脸色变的非常差。
格雷格-奥登是被扛出去的,马克-马丁嘴里不断的念叨:“跟腱,跟腱……”
赵乐皱了皱眉头,他不知道格雷格-奥登是什么伤,然后他开始阻止现场发出欢呼声的球迷。
赵乐处理的很好,现场球迷开始给格雷格-奥登送上掌声。
赵乐跟格雷格-奥登的仇恨、恩怨,只关乎于篮球。如果当一方倒下,那恩怨其实也就烟消云散了。
赵乐道:“希望不是跟腱。”
布兰登-罗伊脸色也不好看,他们的球队好像受到了诅咒,只要人员齐整,必然遭遇伤病。
比赛从此再无悬念,波特兰人在实力上就是差了一筹。而格雷格-奥登的离去,虽说给了球队士气上的加成,却也让他们在战斗力上大打折扣。
赵乐正好有点不想攻了,球给大姚和扎克-兰多夫去打,恰好死死的捏住了开拓者的命门。
快船用硬实力,毫无悬念的碾压了开拓者。
赵乐在比赛后接受采访,记者必然问起赵乐对格雷格-奥登伤病的看法。赵乐第一次表现出了一些温柔,“其实,他不应该跟我这样较劲。因为没有任何意义。”
“他真的,不如我。”
“我建议他好好养伤,伤好之后,走的慢一点。”
“他没办法追上我的脚步了,但他可以追上曾经被给予厚望的自己。”
“每天都进步,保证自己永远在前进,就足够了。”
赵氏鸡汤一碗,送给格雷格-奥登。
赵乐这么说,实际上在他心里,基本上不再把格雷格-奥登当做对手了。
赵乐接下来的对手,是科比-布莱恩特,是勒布朗-詹姆斯,是那些能够跟快船竞争冠军,跟赵乐竞争MVP的球队和人。
大姚今天得到18分14个篮板,他对格雷格-奥登的伤,其实有一定的估计。他有点自责,也有点惋惜。
大姚说,格雷格-奥登的伤,他可以肯定是跟腱。“他的动作,已经没办法完全发力了。”
赵乐道:“就算他不能再回来,你也不用自责的。”
扎克-兰多夫道:“是,这就是我们的宿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