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旭终于确认这个叫做林刚的家伙不是对自己有什么非分之想,而是单纯的起了爱才之心,这才正色问道:“我对大秦军制并不太了解,还请林将军指教一二。”
林刚笑嘻嘻的摆摆手道:“谈不上什么指教,你我兄弟之间不需要这么客气的。”
李旭翻白眼,你这厮刚才对我一副横挑鼻子竖挑眼,显然是把我当成走后门的渣渣了,现在这么快就变脸跟我称兄道弟,难道是去蜀地学过变脸吗?
林刚直接忽视李旭的白眼,给他简要的讲解了一番秦国的基本军制。
秦国掌握军权的最高长官是国尉,最高军政衙门则是国尉府。
国尉府的属官一般有郎中令、卫尉和中尉等。
到了地方上,郡一级的有郡尉,县一级的有县尉,但是郡尉和县尉都是郡守或者县令军事上的助手,军权还是掌握在地方长官手中。
战时则设置将、校以及都尉等武官统率作战,都尉是最常见的统兵官,但不是固定的军职。
一般县尉郡尉统率地方兵出征作战的时候就称为都尉,战毕回郡县,又称为郡尉或者县尉。
如果是郡守领兵作战则称为郡将。
不过这都是秦国开国时候的军制,随着时光变迁,军制也发生了很多改变。
如今秦国国尉一职仍然保留,不过却是一个虚职,没有实权,实权掌握了大将军手中。
这也是这些年秦国频繁对外作战造成的结果。
而地方上,除了县尉之外,郡府州这些地方上的军事长官统称为都尉,当然品级各有不同。
都尉当然还是要听命与地方长官,不过因为这些年秦国内忧外患,匪患不断,所以都尉们的权力也是越来越大,虽然依然作为地方长官的助手,但是却也拥有很大的话语权。
比如说耀州都尉马明远,他虽然一向对知州宋昱很是恭敬,对他的命令基本上都会尊令而行,但是宋昱对他也是以礼相待,相当尊重。
秦国军队则主要有三部分组成,一个是守卫京城的御林军,御林军则又分为五卫,分别驻守京城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,各卫长官为卫尉。
京城除了御林军之外,还有城门卫和巡城卫两支京城的治安部队,分别由城门校尉和司隶校尉统领。
第二部分则是边军,驻扎在秦国边境的军队,由边郡郡守统领,亲自兼任都尉。
边军常年跟外敌作战,战斗力比起御林军来更强。
第三部分则是各地方的地方兵,兵员一般由当地百姓招募而来,负责当地的治安剿匪等,必要的时候要听从调令,由地方长官亲自或者派遣都尉领兵随从朝廷大将出征。
就军队编制而言,分为部、曲、屯、队各分级。
部又称校,营,长官为校尉,每部人数多则千余,少则数百。
比如说眼前这位一脸卖片模样的小将林刚就是一名校尉,而且还是骑兵校尉,是这次乡勇营中的唯一一支骑兵部队的校尉,是从州军之中挑选出来的优秀人才,所以一开始才会对李旭这个后门货一脸的不屑。
部下为曲,每曲二百人左右,长官为军侯;曲下为屯,每屯一百人左右,长官为屯长;屯下为队,每队约五十人,长官为士吏。
队之下还有什伍两级,长官分别为什长和伍长,顾名思义也知道一个领十个人,一个管五个人,大概相当于现代军队的班长和战斗组长。
本次组建的乡勇营,定额为三千人,分为三部,两个步卒部,一个骑兵部。
每部设校尉一名,定额一千人。
每部分为五曲,设军侯五人。每曲则由两屯组成,各设屯长一人。
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